《庄老通辨》读后感
读这本书是几个月前的事了,那天经过讲台,看到这本书,即生阅览之欲,征得老师同意,就抱回宿舍,细细咀嚼。
现在回忆《庄老通辨》大概是从各个方面阐述庄老思想,其中有讲起个人经历,思想历程,有讲其对治国平天下的见解,对“道”的认识,还记述了“庄子早于老子”的观点。
其中亦有谈养生之类,是我不感兴趣的,固草草览之。而对于二人政治见解是一字不肯放过,反复读来,心中或有感慨,或有异议。
尔后,又至图书馆翻阅《道德经》《逍遥游》二书,揉合《庄老通辨》中的见解,自己也产生了一些浅显的想法。如今细细想来,又有了新的看法,在此揉合前后所思所想,列举一二,与大家共享。
东郭子问于庄子,曰:“所谓道,恶乎在?”庄子曰:“无所不在。”东郭子曰:“期而后可。”庄子曰:“在蝼蚁。”曰:“何其邪?”曰:“在稊稗。” 曰:“何其愈下邪?”曰:“在瓦甓。”曰:“何其愈甚邪?”曰:“在屎溺。”
按照庄周的认识,道是无处不在,无处不有的。
庄子又曰:“民湿寝则腰疾偏死,鳅然乎哉?木处则惴栗恂惧,猿猴然乎哉?三者孰知正处?民食刍豢,麋鹿食荐,鸱鸦嗜鼠,蝍且甘带,四者孰知正味?”
即这些无处不在的“道”又是不尽相同的,于是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,若有了标准,世界上就会有大部分的事物得不到公平,自由,所以万物皆有道,独天无道。
庄子有这样一个寓言:
南 ……此处隐藏1000个字……不同的两种人。庄子好似一个纯粹的逍遥派,是中国崇尚归隐山林,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者的代表,在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。他总是那样无厘头地思考,狡诈而不失可爱地与人辩驳,总是天马行空,蝴蝶般地在飘香的花瓣上,在潺潺的溪水旁,自由自在地翩翩飞舞。他身上散发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,时而大发感慨,时而胡思乱想,有时还自我鼓吹一下,他似乎什么都不在乎。对于政治更不屑于接触,有人到跟前来诚挚地请求,他也只顾钓自己的鱼,又怎么会正儿八经地,深入地来思考如何治国平天下呢?不过随口丢下俩字儿“无为”罢了。
相对于庄子的逍遥自在,老子活的则要痛苦得多。传说老子生来白发,一生不得志,没有人理解他,最终离开那片它生长的土地。
我想老子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的'人,根据就是《道德经》对治国、作战、外交……方面内容的频繁论述,老子试图服务国家,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。他一定经过长时间的思索研究,最终推出他的治国理论。这些东西听起来似乎都很有道理,我也十分喜欢其中对“柔弱胜刚强”的独到见解。彰显了老子谦逊的性格,高深的智慧,与高于常人的境界。然而这些实在是无法适应社会的,理所当然的不会有人接受。然而老子似乎并不认为错出在自己身上,而将其归咎于别人不理解他(当然,我所说的仅在于政治方面,老子在其它方面的思想,或许确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)。
可以说老子与庄子在政治上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,被传得神乎其神的“无为而治”也不过如此。庄子只提起过一两次这个词,也没有做过太多阐释,在老子那里,“无为’”更多是“不为”,不为无益之事,依然要为有益之事。
今日所论,仅仅是我读《庄老通辨》后对庄老思想很小一部分的一点粗鄙的见解,认识浅显,望多见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