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教育篇《一代廉吏于成龙》观后感

时间:2023-11-16 10:14:46
历史教育篇《一代廉吏于成龙》观后感

历史教育篇《一代廉吏于成龙》观后感

  【导语】:于成龙以天下为家,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。因此,他为天下大事考虑,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。下面是小编为您提供“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”,欢迎阅读与分享。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学习网的栏目!

  【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】一:

  于成龙(1617-1684年),山西永宁人,顺治十八年入仕,康熙二十三年逝于任上。为官二十四年,廉名传天下,康熙帝曰:“咸称居官清正,实天下廉吏第一”,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。 新编历史京剧《廉吏于成龙》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大清王朝被乾隆皇帝尊誉为“天下廉吏第一”的于成龙在福建清明廉政,勤政爱民的感人政绩和清官形象,于成龙是后世为官者永远效仿的楷模。

  舞台大幕拉开,已年逾花甲、衣饰简朴、风尘仆仆赴任福建按察使的于成龙,踏上福建城郊之地时,被一路百姓无端以通海通匪之莫须有罪名,捕之入狱,大为疑惑和不满。他怒斥福建藩司勒春和福州绿营守备喀林的蛮横和胡作非为。于是他上任伊始,一不拜上司、二不访官绅,三不会宾客,而一头扎进案卷堆,把臬司衙门的陈年卷宗翻个底朝。实地勘察,亲临人满为患的四大监狱,惊骇通海通匪的巨案累及万千,造成民不聊生,农桑凋敝,田园荒芜。于是他毅然上访权倾朝野钦命驻节福州的康亲王,请求重审重判前任臬司的定案。终使众多冤案昭雪,大快民心。

  于成龙,虽为封建社会的一吏 ……此处隐藏4540个字……以食不甘味的责任意识,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,毫不松懈的工作劲头,立足本职,用我们清正廉洁的职业精神和令人信服的工作业绩,谱写法官队伍建设的新篇章,身体力行地来实践“公正、廉洁、为民”的人民法官价值观。

  附件:

【背景资料】

  于成龙,字北溟,山西永宁人。明崇祯间副榜贡生。顺治十八年,谒选,授广西罗城知县,年四十五矣。

  十七年,迁福建按察使。时泉、漳诸郡,民以通海获罪,株连数千人,狱成,当骈戮。成龙白康亲王杰书,言所连引多平民,宜省释。王素重成龙,悉从其请。遇疑狱,辄令讯鞫。判决明允,狱无淹滞。军中多掠良民子女没为奴婢,成龙集资赎归之。巡抚吴兴祚疏荐廉能第一,迁布政使。

 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,卒时,将军、都统及僚吏入视,惟笥中绨袍一袭、床头盐豉数器而已。民罢市聚哭,家绘像祀之。赐祭葬,谥清端。  ———《清史稿·列传六十四》

【剧情梗概】

  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,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,铸就了一起所谓“通海通贼”冤假错案,造成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,乃至田园荒芜,怨声载道,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。要改变现状,必须重审旧案,开释无辜,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,促进生产发展。于是,他不顾自身安危,施尽种种计谋,向驻节福建、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,与骄横偏执、心理阴暗的勒春、喀林等周旋斗法,拯妇孺老弱于水火,救受害无辜于囹圄,终于以其正直执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品行操守,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,战胜了重重困难,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,在一片依依难舍的送别声里,他悄然踏上了新的征途。

《历史教育篇《一代廉吏于成龙》观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