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戏优秀的语文教案
16社戏 第一课时
教学目的
1.掌握文章内容。
2.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。
3、体会作者热爱农村,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重点
目标1 目标2
教学难点:
目标2
教学过程
课前预习
1.查字典,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。
归省(xing)行家hang )惮(dan)絮叨(xudao)怠慢(dai)撺摄(cuan duo 凫水(fu)潺(chan)歌吹(chui蕴藻(yun zao)家眷juan)皎洁(jiao)漂渺(piao miao。)纠葛(jiuge)
2.查工具书,解释下列词语。
(1)倘:(2)大抵:(3)相仿:
(4)欺生:(5)怠慢:怠:诚然:
(7)舒展: (8)通通:
(9)朦胧: (10)歌吹:(11)屹立: 12)疏疏朗朗 (13)扫兴:
(14)纠葛:纠缠不清的事情。葛:葛藤,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。
3.自读课文,思考课后练习一、二、三题。
教学过程
一、课前口头作文(课外阅读读后感)
二、创设情景,导入新课。
对许多人来说,童年多时美好快乐的。我们学习过的鲁迅的散文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也是描写童年快乐的文章,今天我们学习的课 ……此处隐藏1921个字……读课文第11节,谈谈课文从哪些感官写景,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?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? 讨论并归纳:从嗅觉(清香)、触觉(扑面吹来)、视觉(朦胧的月色、淡黑的起伏的连山、依稀的赵庄,几点火)。听觉(歌吹)、想象(戏台、渔火),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。这些景物描写,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,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,也很好地烘托了"我"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。情景交融,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。
4.戏并不好看,豆也很普通,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:"真的,一直
到现在,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--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"?
讨论并归纳: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、善良、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、办事的能力。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,自由的空气,入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。这一切都是"我"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。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。"我"对这段往事的回忆,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。
(以上环节由教师提出问题,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回答)
四、.总结
本文通过"我"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,赞美农民和农
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。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。
(思想教育)
五、布置作业
A.课后练习第二、三。
B.写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,介绍你家乡的地方,
C、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,二三百字即可。
六、说课精要:设计一些问题让他们有从分发表意见的机会。
七、教学后记:
16社戏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,版权归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!